多元智能理論:找出自己的特長,揚長避短

多元智能理論,幫助你找到自己擅長的特長與賽道,而不是身為魚卻和猴子比賽爬樹。

這個理論是我第二個接觸到的觀念,對於自我探索的過程也相當有幫助。當時是看書學來的,不過後來在1111人力銀行就可以進行測驗,所以在這裡就偷個小懶,全程用1111人力銀行的測驗結果來跟大家分享這個理論。

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樹的能力評斷一條魚,
牠將終其一生覺得自己是個笨蛋。 –– 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圖片來自1111人力銀行,如果喜歡可以在看完文章後前往測驗

什麼是多元智能理論?

維基百科的描述如下:

多元智能理論(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簡稱MI)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霍華德·加德納(Prof. Howard Gardner) 於1983年所提出的教育理論。出自其著作《心智的架構》(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內。多元智能理論是現代教育界中最常採用的理論之一,其應用層面及範圍亦非常廣泛。

簡單來說,這是一套當今教育界仍然採用的理論之一,對所長來說,這套理論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的長處在哪些領域。並且這些長處是因為天生或者在兒時階段反復練習與強化而來,所以後天要大幅度改變的可能性較低,同時也代表這結果較有參考價值,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並根據結果來展開規劃。

找出自己的長處

所長前三個擅長的是內省、邏輯數學、人際
所長在2020年測的結果,現在來看也仍然很準

從上圖可以看到所長在2020年測的結果,過去數年後的現在來看仍然是相當準確。所長一直是很不愛唱歌的人,因為自己清楚自己一點也不擅長,唱的也不好聽。而且也很清楚這項技能雖然美好,但對於所長來說優先度並不高,所以不會花時間特別去提升技術。

相反的,所長從小學開始,就很喜歡想東想西,整天問大人一些怪問題,也對數學和邏輯之類的問題很感興趣,甚至還很喜歡跟其他同學聊天,聊到連上課都一直在聊,然後就被老師罵。

從小時候的經歷可以看出,這些情況正正恰好說明了所長在這三個領域都有非常高的擅長程度,而且天生就很喜歡這樣做,就算老是被爸媽或老師懲罰也還是很喜歡跟同學聊天。又或者是在上課期間問一些連老師都答不出來的問題。(因為喜歡胡思亂想,又喜歡深究問題的根源)

如果老師當時學過這套理論,可能就能更懂的跟我相處和溝通吧(笑)

深耕自己的長處

所長最擅長的領域:內省智能
所長最擅長的領域:內省智能

很有趣的是所長最擅長的領域:內省智能,也被寫了擅長科目是「生涯規劃」。當時做測驗時並沒做多想,但如今所長已經藉著在企劃和專案管理,以及長年深耕在自我探索以及教學上的經驗在協助學員做生涯規劃與創業規劃,也算是誤打誤撞的走在這測驗結果的建議的道路上。

1111人力銀行在這測驗中做的很好的地方是針對學生和就業族都給予了建議,當然因為1111人力銀行畢竟是求職網站,所以建議的都是網站內原先存在的職種分類或領域。大家在測驗後可以根據自身的結果與市場環境,再結合自己前幾個高分的領域和自己的興趣、經驗、專長….等來規劃自己要如何磨練自己的長處。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價值

測驗最後,還會附上自己在各領域領先多少人
測驗最後,還會附上自己在各領域領先多少人

在測驗的最後,還會附上自己在各領域領先了多少比例的人。從圖表中可以看到所長有四個領域都領先超過90%的人,但其他領域則是沒過半,甚至剛好超過25%而已。我不清楚有沒有人是全部都非常高的,如果有的話請務必跟所長說~

回到正題,自己在測驗後可以先看看結果是否跟自己預期的相符,並且自己擅長的領域是否是自己想要更加強化的那些領域。如果是的話,那非常恭喜你,你可以針對這些領域和自己的需求來擬定磨練這些長處的計劃,不論是求學求職方向,又或者是日常的技能提升。測驗的百分比仍然屬於參考而已,最重要的還是要投入市場驗證,讓市場來證明自己在各領域技能的高低,也讓自己的技能可以為自己贏來過上想要生活的資本。

而如果自己恰好喜歡和想強化的領域,分數並不高的話,也先不要著急。雖然像所長本來就知道自己音感和肢體都很遜色,所以從小就不愛唱歌跳舞,但如果你是真心喜歡,也建議你可以針對提升這些領域來做計劃,也可以把你最擅長的那些長處考慮進去,看看是否有互補或是互相配合的可能性。

👉1111人力銀行測驗可以從這裡去:點這裡

攻略人生的第一步是認識自己,這篇文章將手把手的帶你認識自己

👋你的特長是什麼呢?歡迎告訴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