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前最重要的是設定明確的呼籲行動,將好不容易得到的曝光轉化成實際有效的訂單。避免再出現萬人響應卻無人下單的尷尬場面。
你曾出現在網路上公布資訊後,有許多人響應並且熱烈地與你互動,但最後卻沒人成交而且沒有人主動開口詢問,又或者詢問後不了了之嗎?
在網路的海洋中能碰上一面已實屬幸事,如果第一眼能被看見,並且還能吸引對方互動,已經非常不容易,如果想避免互動後卻沒有下文,難以收網的局面,你最初就該設計好整套的行銷漏斗,讓用戶知道該做什麼,並且盡可能讓他們朝你想要的方向行動。
目錄
行銷漏斗是什麼?

行銷漏斗是從用戶看見你開始,一路直到最終成交訂單,並且未來成為忠實顧客的一個完整過程。
你必須先搞清楚在你被看見後,這一系列的到底要如何安排,希望讓用戶產生什麼樣的行為,接著才將這些都透過文案、內容安排、行動呼籲、行銷系統…等進行規劃,最後才開始曝光,並實驗這套行銷漏斗是否能如你預期的運作。
曝光前,想清楚要讓用戶做什麼
在網路上要看到你並不容易,你最重要的是讓他們看一眼就知道你希望他們做什麼,並且引導他們去做那件事。
不論你是希望用戶下單,還是報名,又或是取得聯繫以方便進一步的銷售,都必須讓他們第一眼就搞清楚你希望他們做什麼,以及他們該怎麼做。
你見過有些商品或文章底下留言一排「感興趣,想了解」嗎?
有些平台確實可以直接私訊該用戶,但私訊後可能被系統因為大量私訊陌生人而阻擋,又或者因為對方沒讀訊息、訊息跑到陌生訊息甚至垃圾訊息…等諸多原因,最後導致這個感興趣的用戶流失,並沒有如你期望的結果發展。
不論這次曝光是否花費行銷預算,曝光都需要投入時間與精力,而且短時間內可能難以在同一管道再次曝光。像我常在社團或匿名平台實驗我的想法,但如果短時間內頻繁曝光,可能會產生反效果,這時候第一時間沒能讓用戶按照規劃進行我們要的行動,像是下單、報名,又或者是在私訊裡聯絡上對方進行進一步的銷售,這非常可惜。
轉化是你的任務,不是用戶的
成功完成你希望行為的人數 ÷ 總曝光人數 = 轉化率
假設你希望用戶下單,下單人數有10人,有100人看到你的資訊,那轉化率就是10/100=10%
轉化率是你的任務,而不是用戶的。
不論你是害羞,還是沒有想法,甚至是沒有概念,
如果你希望曝光後產生成效,就必須規劃完整的行銷漏斗,明確引導用戶行動,讓他們最終轉化為你希望的結果。
你能經由反覆的實驗與嘗試,找出最適合你目標的行銷漏斗。
如果你沒有預先規劃好行銷漏斗,永遠不要期待用戶會主動向你詢問他們該做什麼,甚至期待他們主動做些什麼。他們最可能發生的就是在原地徘徊或觀望。
當你去到百貨公司時會看到一系列的滿額贈或是消費達OOO元就能抽什麼、折抵多少,甚至是使用VIP會客室…等的這類當期消費活動廣告。
看到廣告後你能選擇要不要參加,以及參加到什麼程度。但如果沒有這個廣告,你應該不會自己去問如果你消費OOO元能否送你XXX吧?除非你跟這個店家已經非常熟,但可惜的是,網路上看到你曝光的人通常根本不認識你,所以你需要引導他們。
呼籲行動,明確讓用戶做出你要的行為
你曾到過某些網站,看到網站內大大的寫著「免費諮詢」或是「訂閱電子報」嗎?又或者是醒目的「立即下單」、「加入Line好友」,這些都是他們最希望你做的行為。
千萬別認為你有很多希望用戶想做的事,所以既要呼籲加好友,又要讓用戶下單,還要用戶幫忙分享,甚至是幫你按讚。當你試圖引導用戶做一堆事情時,那跟沒有引導是一樣的。
你必須決定一件你最希望用戶在這次曝光中做的事情,然後用最醒目且吸引人的方式讓用戶知道他可以這樣做。
假設你是寫頻繁更新的文章,可以在文章底下呼籲按讚。
假設你是經營網站,可以呼籲用戶訂閱電子報、加LINE,又或者是私訊你。
假設你是曝光商品,就能讓用戶知道在哪下單、預購。
你必須明確告訴用戶該怎麼做,並確保他們能一目了然。
如何設計完美的行銷漏斗,不再沒人下單
你聽過A/B TEST嗎?
事實上,沒有完美的行銷漏斗,只有最適合你的方案。
你必須事先規劃好你的假設,然後開始實驗。實驗用戶是否如你預期的接受引導,並最終產生你希望的結果。你可以善用A/B TEST,同時測試兩種甚至多種假設,在不同假設中微調漏斗的設計環節,去測試每個環節對你帶來的影響,最終反覆測試這些變量,找出最適合你的行銷漏斗。
這套測試系統連企業都在使用,身為預算有限的個人創業者更應該使用,將我們的每一分預算都花在刀口上,優化行銷漏斗將能讓我們的資金發揮最大的用途。
從現在開始思考你的行銷漏斗構想吧,然後開始實驗!
延伸閱讀
如果你也在追求成長,並期待將興趣轉變為事業,最終達成理想中的生活,你可能看看以下的攻略。